我爱公关网

  • 登录后您可以:
  • 记录生活瞬间
  • 用日志写心情
  • 拥有个人相册
  • 创建群组圈子
  • 分享音乐电影
  • 寻觅好友
  • 话题投票
  • 凑凑热闹
  • 社区活动
  • 互动留言
  • 赚取积分
  • 个人简历
  • 在线求职
  • 资源共享
  • 在线投稿
  • 更多...

陈向阳的博文

TA的主页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个人简介:
21年见证公关行业发展,著有《公关顾问专业指南》;创建公关行业新平台:5iPR.cn(人才推荐、专业培训、资源调配、品牌顾问等),合作欢迎私信!

字号:T T T

如何解读“正能量”

1已有 4530 次阅读  2013-04-01 09:26   标签正能量  亚历山大  网络流行语  信息传播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无缝衔接化,使发生于某地的小概率事件,通过信息管道到达异地,引起多地的同步化“蝴蝶效应”。基于此,每年衍生出的网络流行语,经遴选后,用来盘点社会方方面面的热点问题。如2012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枪”、“高富帅”、“中国式”、“亚历山大”、“最美”、“赞”和“接地气”,而高居榜首者正是“正能量”。
 
“能量”一词属于物理学用语,是指对一切宏、微观物质运动的描述,有大小,无方向。若将其植于社会经济学、政治哲学等学科范畴,则注入了更多的意识形态因子。“正能量”出自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著《正能量》。书中将人视为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可阐释为一种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源于此,“正能量”的流行,乃为国人回望2012,展望2013的集体意识展现。
在二元社会结构中,非正即负、非黑即白、非左即右、非善即恶,是国人判断事物好坏的逻辑标准。帝制时代,君臣佐使,诸侯士庶,二元思维主宰着国人的逻辑空间,容不下半点“中庸哲学”和丁点“折中主义”。在统治者眼中,唯有自利的“能量”才是“正能量”,唯有歌功颂德、大唱赞歌才是“正能量”,一旦与统治者相悖,小则小命不保,大则株连九族,从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意识流争辩到毁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统政治、历朝“文字狱”及近现代饱受争议的“文革史”中便可窥一斑。
 
那何谓“正能量”?如何解读“正能量”?笔者认为,判断一种社会行为是否属于“正能量”,关键看其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合乎人民利益和是否有利社会进步。符合以上者,无论赞美、歌颂、维护,还是批评、揭露、抵制,如2010年3月5日,时仍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曾表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都可视为“正能量”。故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提供着“正能量”,反对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倒行逆施,遭受残酷迫害的思想先驱张志新同样提供着“正能量”;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的焦裕禄提供着“正能量”,因对“反人权”的血统论进行猛烈批判,提出民主人权诉求的《出身论》而惨遭杀害的遇罗克同样提供着“正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那当“正负能量”取交集,达到发展演变的平衡点时,才算社会学意义上的“能量守恒”。一味赞颂,卑躬不是“正能量”;一味维护,屈膝不是“正能量”。鲁迅在《漫与》一文中曾有论述:“一个活人,当然是总想活下去的,就是真正老牌的奴隶,也还在打熬着要活下去。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摸,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同样,明人赵南星《笑赞》:“一秀才数尽,去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献《尼颂》一篇曰:‘高竦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大喜,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若以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纲领为论,那奴隶与秀才的颂赞,则属“正能量”之列,这显然把存在的一切神圣化,从哲学上替专制、独裁和形而上学的彻底洗脑。
 
在黑格尔看来,“现实”这种属性仅属于必然的东西;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必然的归根结底自然便是合乎理性的。由此,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应用于当时的普鲁士国家,意味着:这个国家只在它是必然合乎理性的。那么,政府的恶劣可以从臣民的相应的恶劣中找到理由和解释。单纯灌输“正能量”,同片面强调“主旋律”如出一辙,在逻辑思维上是形而上学,在工作作风上是独断专横。“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是歌颂,非“正能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是赞歌,亦非“正能量”。批判、揭露与反对,当然也并非“负能量”。倘如此,“正负能量”的多元化存在,致黑格尔古典哲学的终结,便属合理的历史进程矣。
 
基于此,2013年中国地方“两会”的陆续召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的“新作风”吹进各个角落:没有了彩旗、标语、警车和鲜花,简化了会议、用餐……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与会者和民众感受“正能量”。鉴于此,如何正确、客观地解读“正能量”?如何辩证、理性地对待“负能量”,实现二者的平衡转化,当“能量守恒定律”嵌入辩证唯物主义,看到赞美未必赞颂,批判未必批评;透过现象识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摒弃次要枝节,从社会科学、政治历史和自然哲学等多维度视角来剖析“能量”的内核,透视能量的起源,这样的能量,才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才是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能量源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公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网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 举报| 分享
本文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