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方式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同时,也掀起了用车O2O创业的巨浪。2013年底由滴滴、快的掀起的打车补贴大战,在半年时间内双方共烧掉15亿元人民币,直至2015年2月双方合并,移动打车市场”快滴“一家独大的格局已定,因此新的战火也就顺势蔓延至了专车市场。
打车应用鼻祖Uber也于2013年入华搅局,一年后以资本为纽带结盟百度。专车是否合法尚无定论的当下,拼车和顺风车又来了。仅百度一家,在近段时间就连续出手投资了两家拼车O2O创业公司——51用车和天天用车。
打车、专车、拼车/顺风车、租车以及代驾作为城市多样化的用车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改造下,整个市场已是风起云涌、花样翻新。同样,资本对用车O2O亦是相当疯狂。还未上市的Uber最新一轮估值已经达到400亿美金,虎嗅粗略统计了下,从2014年至今,国内风险投资在用车O2O领域的投入累计近18亿美金,其中滴滴、快的融资额就占到了15亿美金,公开披露融资消息的用车O2O创业公司就超过20家。
用车O2O百花齐放的同时,也是一派乱象丛生。本文,虎嗅将以打车、专车、拼车/顺风车、租车以及代驾为切入点,选取了用车O2O市场各自代表性企业,对其产品属性及行业特点进行了盘点分析,若有遗漏的视角及公司,欢迎评论补充。
打车:格局已定,滴滴、快的“大一统”
追溯至两年前,在快的、滴滴打车问世之前,市场上已经有多个打车应用出现。但摇摇、百米这些名字如今早已被遗忘,他们是怎样走向衰败的?
一方面,打车软件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巨大变革之初,监管部门的严厉态度以及官媒的批评声音与如今对专车的质疑和打压极其相似,原因一是打车软件自身存在支付信誉、安全管理等问题,二是因为其影响了金融机构、呼叫中心等单位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打车软件被政策限制打压,而滴滴、快的则为抢战市场而冒着不确定政策风险频频出招,包括大量向司机地推软件、降低注册门槛、订单加价、推送假订单等。
另一方面,疯狂的补贴大战一举撼动了打车市场的平衡状态,在其他公司还在思考盈利模式的时候,滴滴、快的摆出了我根本没想着盈利的姿态执著烧钱。究其原因,当然是背后的腾讯、阿里两家巨头的持续加码,抛开互联网巨头对移动支付、O2O等方面的布局不谈,几十亿的资金支持让滴滴、快的在价格战上越打越欢,直接将资金不足的竞争对手甩出局。
2014年的补贴大战至今已过一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打车市场已日趋稳定,呈滴滴、快的二分天下之势,而两家也于今年情人节这个浪漫的日子宣布牵手合并。如今打车应用大量的补贴早已消逝,专车市场的一场大战又拉开了帷幕。
专车:是不是黑车,谁说了算?
在打车难的情况下,专车以高水准服务的姿态出现,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而“专车”一直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究其根本在于车辆与司机的来源是不是私家黑车。
今年两会,交通部相关负责人被记者问到私家车当专车问题时,其回答是:“永远不允许。” 而此前交通部明确表示过,只有合法合规的“租赁车辆”才能作为“专车”提供服务,于是乎出现了“私家车租赁”的现象。
“专车第一案”已于4月15日开庭审理,此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被认为将反映政府对专车的态度以及该市场能否出现深度改革。
按照规定,专车车辆都是专车运营公司从汽车租赁公司租来的,而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数受政府管控。但现实中,也有私家车车主带车与租赁公司签订合同,加入专车运营,从而形成一个监管灰色地带。
下面嗅君带你了解各家公司“专车”的来源。
√ 易到用车、滴滴专车
【车辆、司机来源】对外宣称与租赁公司合作,选择符合要求的车辆加盟,节省至少上亿元的车辆采购以及养护费用。
据了解,“租赁车辆”实际上不乏私家车。私家车司机加盟的时候,会跟另外一个汽车租赁公司签合同,把车委托给租赁公司;再跟一个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自己变成司机,这就是为了迎合政策而做的人车分离。
√ Uber
【车辆、司机来源】Uber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直接和租车公司合作,司机是前租车公司员工。这些租车公司常年与酒店合作,为住户提供接送机等偏商务的服务。Uber只是把那些租赁公司的车,租了出来,然后拆分成很多次,给不同的人搭乘,仅此而已。所以,Uber的司机有更良好的习惯,用户可以享受到优质的线下体验。
√ 神州专车、一号专车、AA租车
【车辆、司机来源】他们的模式基本与交通部规定的“租赁车辆”政策相吻合,具有天然优势。自己建立车队,培训司机,全部自有化。神州专车规模较大,据说在北京已有5000台专车。截至2014年9月30日,神州租车车队规模达57745辆车,超过了行业第二名至第十名的总和,规模居全国之首,这一数字仍在稳步增长。
在体验上,用户注重的是叫车速度、价格和行车服务。
【叫车速度】用户在Uber叫车时无需输入目的地,附近的车辆不会出现挑单的情况。而神舟、易到拥有更多的车辆资源优势。
【价格】专车市场的补贴优惠虽不像2014年打车补贴那样红火,却也出手频繁,且各家的优惠方式皆不尽相同。
【行车服务】神舟专车等自建车队的模式,拥有标准化培训、车辆要求,行车体验较为良好。
拼车/顺风车:迎来政策红利
专车发展受限,拼车服务却迎来政策利好。近日,北京出台了《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拼车变得合法合规;另外,在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也表态,鼓励拼车出行。一时间,拼车服务迎来多方利好消息。
拼车的优点是充分利用资源、价格低、一定程度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政府都鼓励了,企业岂有不跟风进入的道理?
√ 51用车、天天用车
【约车方式】车主设置自己的路线,乘客输入路线后系统匹配相近的一些车主,车主根据需求抢单。上下班搭顺风车,每辆车每天只能接两单(上下午各一单)。
【计费模式】计费有统一标准,经济型(POLO)、舒适型(雅阁)、豪华型(奥迪),经济车型20公里只要30元,比出租车费用低了一半。
【社交】车主必须一对一服务,提倡乘客坐副驾驶,大大增加了车主与乘客深度交流的机会。天天用车还在APP中增加了“行业圈”,需要实名、公司认证。
√ 微微拼车
【约车方式】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上下班路线和长途出行路线,系统根据地理位置及时间做智能匹配,并向用户推荐最合适的路线。乘客选择一条满意的路线,并向对方发出拼车申请。
【计费模式】乘客可以在一定区间内选择分摊车费。
√ 哈哈拼车
【约车方式】乘客可以发布拼车请求,放置在社区里,等车主报价;乘客也可以搜索到车主发布的拼车线路。哈哈最大的特点是按座位收费(允许一对多),且可以跨城市长途拼车。
【计费模式】乘客发布拼车请求后,车主按意愿提供报价;而车主发布路线时可以自己制定价格。
【社交】APP中加入了群组功能,群组以路线为维度,可以聚集相同上下班路线的人。乘客与车主可在聊天窗口内沟通,车主还能对几位乘客组建群聊。
√ 嘀嗒拼车
【约车方式】与51、天天大致相同。
【计费模式】所有车型价格统一。如:在北京接送费10元,每公里1元分摊费,封顶99。
【社交】与51、天天大致相同。
在拼车应用发展的路上,防止“变味”尤为关键。每日拼车次数,乘客与车主双方信息传递的方式与先后,这些细微上的变动都有可能滋生黑车运营的土壤。
拼车应用的商业模式要建立在规模之上,因为没有用户基数很难找到和自己相同路线的车主与乘客。所以用户量是拼车应用的最大瓶颈,市场上存在的大量应用势必会有一部分被淘汰。拥有巨头投资的应用会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市场推广,从而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一定优势。此外,拼车带来的新鲜的社交体验也令此种出行方式增色不少。
租车:移动“共享”成主流
√ 一嗨租车、神州租车
车辆为公司所有,具有强大的线下网点资源。用户可以到线下门店取车,也可以选择送车上门服务。
送车上门服务:可将车辆送至指定的地点,现场办理租车手续。
上门取车服务:租期结束,到指定的地点取回租赁车辆,现场办理还车手续。
异地还车服务:可全国任一服务网点归还车辆。
√ PP租车
P2P模式,用户可查找附近待租的车并下单,车主同意后成交,用手机即可打开车门。利用车主闲置的车辆资源,并帮助其将闲车租出去赚钱。这种模式同样依赖用户量,吸引车主提供闲置资源的关键,而当用户量增大后完全可以出现同一小区租车的情况。
相比之下,P2P租车模式已经打破了线下门店租车的地域限制,也是“共享经济”的代表模式,所以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对神舟租车、一嗨租车互联网线上化,线下门店经营的渠道方式构成威胁。不过,后两者在车源及车况保障方面,会比PP租车有优势。
代驾:用车领域的劳动力市场
在手机代驾应用出现前,互联网代驾的模式只是提供代驾公司的信息,类似于58同城等平台,只是做线下代驾公司的代理而已。
而e代驾、爱代驾、微代驾等移动端应用绕开了代驾公司,直接招募司机,建立透明的服务规范倒逼行业变革,传统的电话预约、公司调度即将消失。
基于LBS的代驾应用下单流程为:司机打开客户端进入接单模式,用户可查看附近的司机并实时叫车,也可以选择时间与地点进行预约,下单后司机接单并前往车主所在地开始代驾。
代驾应用相比于大量的传统代驾公司,拥有信息更透明、流程更简单、司机密度更大、抽成少的优势,但仍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平台的用户量,所有用车应用绕不开的问题。如果用户附近没有足够多的司机,代驾司机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路上,而一个规模不大的平台往往订单数量并不高,因此司机接到的订单也很有限。司机往往同时挂靠几个不同的软件。
2)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涉及能否提供对用户、司机透明的费用标准,建立司机服务标准以及考核、评分体系,如何避免司机与乘客私自成交等。e代驾近日发布了《互联网代驾服务安全白皮书》,试图建立更高的规范。
小结:前程各不同
随着滴滴快的合并后几乎垄断移动打车,新进入的用车O2O创业者在打车领域已几无机会。而没有了打车补贴,出租车司机也已渐失最初的抢单热情,一线城市移动打车市场趋于成熟,而在三四线城市则有待培养。
滴滴专车以“0元起步价”抢市场,神州专车则依靠租车业务的车源优势,在二线城市疯狂砸广告、圈用户,二者在专车势头上紧逼易到用车,但这些用车O2O有共同的难题——政策限制,抹不掉黑车专车化的嫌疑。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看到多数专车司机投入比他们少,收入却远高于他们,要求降低“份子钱”的呼声增大。由于三四线城市收入水平低,本地专车需求与打车需求相差甚远,因此专车服务还是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拼车成为用车O2O新热点的原因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政策环境的利好势头——譬如北京承认拼车合法,原因在于这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本地区交通拥堵,但若在其他地区放宽该监管,黑车涌入市场的乱象则依然难以避免;另一方面,拼车和P2P租车模式符合“共享经济”特征,不存在库存风险,基于地理位置的需求调度闲置资源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方式。还有就是拼车领域还未出现巨头,新进者都有机会。私家车实名入驻拼车平台,免费提供乘车意外保险,在拼车O2O竞争额局势下会成为标配。
租车和代驾分别为用车领域的车辆租赁和劳务雇佣,打车、专车、拼车的服务购买存在很大差别。相比之下,租车、代驾非高频消费,非大众需求,使用场景也相对固定,所以租车和代驾的竞争激烈度亦会弱于打车、专车、拼车。
移动做背景,资本助推用车O2O,退潮之后,不是裸泳就是抱团,静观其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公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网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