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不喜欢被别人形容为害羞、内向、不合群,但 Lifehack 认为这些词不能混为一谈,有些人常常被评价为“害羞”,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内向。
Lifehack 认为害羞和内向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内向是人们主动选择的孤独,害羞则是能力不足被迫接受的孤独。
换个角度说,内向的人或许是有时代优势的——在众人都迫不及待花式抖机灵的时代,内向群体可能可以凭借物以稀为贵原则向万人迷靠近一步。这里列举了一些内向但不害羞的表现:

只打招呼不够,要多聊一些内容
相较于一次***谈(“嗨,吃了么,拜拜了您内”)来说,他们更喜欢中度交谈,追求一种言之有物、有记忆点、有收获的对话。换句话说,他们不是逮着谁就聊天的人,他们会把这些时间用在更深入的谈话上面。
深思熟虑地回消息
害羞的人收到消息会社交恐惧,内向的人只是回复得慢,他们要等沐浴焚香更衣后专心致志时回复。这些人回复的消息一般比较有逻辑,不掺杂低像素表情,不打错别字。
认为很多时候的社交是内耗
倾向一对一交流,觉得大多数一对多或者多对多交流是一种内耗。如果迫不得已在聚会上花式交流,回到家后需要一晚上的独处用来回血。
选择性社交
内向的人是不反社交的,但他们对朋友的志趣和三观有自己的选择标准,以观察者式眼光挑选朋友。所以在聚会中他们不主动社交,而是站在某一个角落,看起来充满内心戏。如果他们向你走来……Oh,you are the chosen one!快谢恩。

只爱小团体
不会闷在家里,但觉得大多数人都太无趣,因此参加一次多人聚会需要心理建设一周到一个月,三五人的小团体是上限。
有敏锐的观察力
害羞的人可能低头脸红,内向的人却不怕直视别人,他们还通常能在别人指点江山时敏锐地捕捉一些细节。比起用耳朵听,内向的人更喜欢用眼睛看,关注非语言线索,你说再多“我这个人很爱干净”他都能闻出你手机壳上螺蛳粉的味道。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炒股或打麻将通常能赚到钱。
有创造性
掌握一种本领:话少,有时一开口便语惊四座。比自觉有趣滔滔不绝讲段子的朋友高级一些。

高度内省
由于太爱闭口不谈,他们通常沉醉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有时会存在“过分解读”现象。
不喜欢争论
内心弹幕已经厚到不行了也不与人争论,实在要争论恐怕就是理清逻辑要赢了。
喜欢独处,不觉孤独
会真心实意地享受独处,外向的人喜欢通过向外寻求刺激来获得快乐,内向的人会向内寻找乐子。
更爱书面交流
内向的人坚信文字会比直接说话表达更清晰,可能看见 59 秒的微信语音会突发晕厥。

重视保护个人空间
遇到一些觉得被打扰或者注意力被强奸的事情会非常懊恼,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成长为严肃高冷难接近。
神秘
许多时候,内向的人给人一种神秘感,你说啥八卦他们都是一副波澜不惊海阔天空的样子,其实心里听得超暗爽,可怕的是,他们自己半点花边都不外露的。
长久忠实
不过,他们一般也不会把你的小秘密往外说,因为他们懒。

说白了,许多内向者打着“慢一点”、“少说话”的幌子,实质是表达对周边环境/朋友/场景的挑剔和婉拒——一种新型的保护色。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