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公关网

  • 登录后您可以:
  • 记录生活瞬间
  • 用日志写心情
  • 拥有个人相册
  • 创建群组圈子
  • 分享音乐电影
  • 寻觅好友
  • 话题投票
  • 凑凑热闹
  • 社区活动
  • 互动留言
  • 赚取积分
  • 个人简历
  • 在线求职
  • 资源共享
  • 在线投稿
  • 更多...

王万祥的博文

TA的主页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个人简介:
公关专业一屌丝,我爱公关网会员QQ交流群200501596,大家先注册再加入噢里面公关人已经过百啦

字号:T T T

微信和微信朋友圈,缘何让中国网友爱恨交织?

1已有 1246 次阅读  2014-05-29 22:11   标签中国  朋友 

摘自:央视头条

微信,使得交流越来越便利;微信朋友圈,把老同学、旧相识的距离再一次拉近。但你或许发现,随着朋友越加越多,微信传送内容的含金量却是直线下降,有的人有选择地屏蔽一些“好友”,而有的人则干脆关闭朋友圈。

  

被朋友圈困扰:内容“没营养”,信息真假难辨

  

“‘集赞’的人太多了,实在是烦。”小高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一有空就爱刷刷朋友圈,可连续出现的“集赞”者却让他很头疼。

  

小高说:“刚开始时还觉得挺新鲜,能帮忙的我就点了。可现在越来越多,给人点‘赞’都成例行公事了。”

  

除了集“赞”,很多出处不明的“心灵鸡汤”和真真假假的健身食谱、科普常识信息也让人感到困扰。“有不少人会分享一些美容知识,但不敢确定是不是能用。”张女士说。

  

“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所谓你不转发,你和你的家人就会有不好的结果这样的信息,看到就生气。”刘先生说,原本一些转发是自愿的,却有人以诅咒来威胁,让人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随着微信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年长的人群也开始走进朋友圈,试图通过网络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但这让不少年轻人备感压力。

  

小陈说:“前些天看电视,觉得有句台词说得很好,就直接发到朋友圈里,还没过半个小时,我妈就打电话过来了。”小陈说,她妈妈以为她在感情上遇到了什么问题,直到她再三保证没事,妈妈才作罢。“现在我正琢磨着再申请一个账号,不把我爸妈加进去,省得麻烦。”

  

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公司员工和老板身上。因在朋友圈发表一条诉苦信息,李女士被公司辞退。后来李女士申请仲裁要求所在公司支付拖欠工资、加班工资等费用获支持,用人单位则不服仲裁结果。

  

原告李女士诉称,2013年6月,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一条信息:“躺在床上,扪心自问,自认坚强,不知还能坚持多久,也许快了,泪流满面。无愧良心和天地,此时窗外雷声不断,老天为我在流泪。人做事,天在看!”

  

随后,李女士所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留言:“如果一份工作让人如此悲伤,不做也罢!”李女士看到留言后立即解释:“我一直都非常尊重您,我说的和您说的不是一回事。”李女士的律师也在庭上表示,李女士所发微信内容与工作无关,但最终,李女士被公司辞退。

  

近来,微商品在朋友圈里越来越盛行,商品多是护肤品或装饰品,价钱较低,而且熟人的推荐可信度高。但时间一久,带给人更多的却是困扰。白领小王说:“好不容易找到了初中的同学小林,还没聊上几句,她就不停地给我推荐她店里的各种代购化妆品。”看在朋友面子上,在小林热心推荐下,小王买了一样化妆品。“其实也并没有便宜多少。”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关注过小林的微信。

  

对于朋友圈里衍生出来的“生意”及隐患,微信官方表示,朋友圈并非电商平台,没有卖货功能。如果发现频繁发送信息和过度营销破坏朋友圈氛围的行为,微信将会禁止这些账号或产品。同时,微信官方也采取了行动,5月6日,微信事业群正式成立;5月16日,腾讯开展“雷霆行动”打击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假货以及假海外代购。

  

被微信“绑架”: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

  

“对我来说,微信的虚拟与真实已经没有界限了。”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小胡起初只是把微信当作生活的“调味品”。然而,这个“调味品”却越来越变了味。

  

小胡身边的上司、同事都渐渐用微信取代短信。老板的一句“微信上也可以交流业务”,更是让公司各部门先后开设几十个工作群,小胡也被陆续“拽入”二十多个群。

  

小胡发现,微信不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变相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以前需要处理电话、邮件和短信,现在还得加个微信,而且信息量惊人。如果领导在群里说点什么,自己没看见,那就耽误正事了。”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微信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晚上10点之后,领导还会在微信上布置任务。可以说,我已经被微信绑架了。”

  

和小胡有同样感受的用户不在少数。“还好微信普通群的人数上限是100,否则我的手机非得‘爆炸’不可。”在苏苏说话的时候,手上的手机就没放下过,每隔几分钟,他便像有强迫症一般打开微信看下有没有新的消息。又爱又恨,用在人们对微信的情感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苏苏从事市场工作,最开始他挺乐于把微信变成广交朋友的工具。苏苏微信里的好友越来越多,群也一个接着一个地加入,时间倒是耗上了不少,但工作业绩却没有什么起色。

  

除了微信群,订阅号也同样困扰着很多用户。小江是一家公关公司的媒介经理,作为平时要拜托媒体发稿的公关人员,关注记者的公众账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有的记者也不含糊,会把“名片”发到群里,请各位关注他/她的微信号,这样的情况下,不关注似乎就是不给面子了。

  

再看小江的朋友圈,被各种链接刷屏,全都是为自己、为朋友或者为公司的推广,根本无关社交了。“所以我现在越来越少看朋友圈了。”小江自己发到朋友圈的内容也是清一色的各种链接,“我估计有不少人把我拉进黑名单了,我现在都不好意思在微信上加朋友了,完全把它当作工作工具。”

 

针对公众号,微信官方在今年4月也作出了相应的规范,并且有处罚措施。“规范”对利用其他账号和第三方运营平台对公众账号推广、强制或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等作了限制。在处罚上,公众平台已启用用户举报处理机制,官方会根据用户的举报,视违规程度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

  

屏蔽或关闭,已有人开始“自救”

  

在国有银行工作一年多的小吕说,尽管把单位里的领导和同事都加到了微信里,但她都选择屏蔽自己的朋友圈不让对方看到。

  

“每天工作特别累,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有时候很想在朋友圈里吐槽说点与工作无关的话,可是同事跟同学不同,有些话要被传来传去会很麻烦,还不如屏蔽了。”小吕还提到,“对于那些每天都要在朋友圈里发大头自拍照的,我会选择屏蔽,内容太没‘营养’了。”

 

与小吕一样,有不少人也有这样的困扰,尤其对于许多并不是太熟的朋友,碍于面子不能删除,只好选择屏蔽。

  

对此,有专家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扮演着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说的话做的事也会根据角色和圈子的不同而不同;而虚拟世界里的社交平台本是难得的、可以任由自己塑造自我的空间,因而许多人往往不愿意这个自由私密的空间被破坏,屏蔽便成为其中的一种方式。

 

其实,早在今年2月,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的“退群宣言”就曾引发关注,掀起“微信遭遇滑铁卢”的讨论。黄震写道:“微信已绑架了生活,已有微信群和信息量太多,每天无法读完和回复……我准备先退出几百个微信群,尝试在微信上闭关静修两月。刚刚退群手指都按麻了。”

  

这引得很多人开始思考:微信社交还能走多远?有网友认为,微信发展目前已进入瓶颈期,需要创新来增强用户黏性;也有网友分析,微信要突破,实在很难,因为这是微信的“结构性矛盾”所决定的。

  

微信自媒体账号运营者熊锋琦分析认为,一般而言,用户会选择用自己的唯一一部智能移动终端注册一个微信号,往往和手机号高度关联。这就意味着,通过手机号能找到的“你”,便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的“你”。这不同于QQ的匿名虚拟属性,也有别于隐身、离线等状态。“所以说,微信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中社交关系的延伸。”因此,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被要求谈谈工作、说说想法,或者被要求加入一个群组,你都无法拒绝,或羞于搪塞。显然,熟人群聊之间,恐怕难以做到“情况不妙,撒腿就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公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网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 举报| 分享
本文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