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公关网

  • 登录后您可以:
  • 记录生活瞬间
  • 用日志写心情
  • 拥有个人相册
  • 创建群组圈子
  • 分享音乐电影
  • 寻觅好友
  • 话题投票
  • 凑凑热闹
  • 社区活动
  • 互动留言
  • 赚取积分
  • 个人简历
  • 在线求职
  • 资源共享
  • 在线投稿
  • 更多...

王万祥的博文

TA的主页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个人简介:
公关专业一屌丝,我爱公关网会员QQ交流群200501596,大家先注册再加入噢里面公关人已经过百啦

字号:T T T

点“赞”也成营销手段 “虚假繁荣” 成营销潜规则

1已有 1124 次阅读  2014-03-23 20:12   标签潜规则 
摘自:每日商报

王先生平时经常留意一些微信活动,今年两三个月下来,他已经靠微信点“赞”赢到了两只锅。记者自己也玩过“集赞”,在朋友圈转发求赞一吆喝,很快集满了30个“赞”,免费得到了一张KTV唱歌券。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另一个异曲同工的活动—微博转发@好友,就能赢奖品。

对此,杭州酷点新媒体公司CEO戚小磊说:“虽然类似的活动简单易操作,并能在朋友圈得到推广,可很多人都是冲着礼品去的,对品牌又有多少好感和多深入的印象呢?”不过,一些商家明知里面的水分,依然乐此不疲。

集“赞” 火了卖“赞”?

集“赞”送厨具、送门票、送餐券……如今,在朋友圈里,集“赞”领礼品的活动人气很旺。这些诱人的信息被朋友圈的好友们大量转发,不少人更是纷纷召集微信好友帮忙点“赞”。

“朋友圈里的营销,其实是微博这一类平台营销成熟之后的一个补充。”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朋友圈里做营销,用户之间是自发进行的,信息快速蔓延,它的优势依然是利用熟人关系,用口耳相传形成规模。

有需求,就有市场。面对风靡的“集赞”,“卖赞”应运而生。在淘宝上输入“点赞”二字,共搜索出几千件宝贝,价格在每个0.3元-1元不等。有商家打出了“微信刷赞,全网最低”的广告,30天内已售出45893件。

  “我们全部都是真人点赞,保证两个小时内全部到账,买得多还有额外赠送。”一位淘宝卖家说。在相关的评价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买家都是为了参加“积赞送礼”活动。

  只是赚吆喝,用户转化率低?

  为了集“赞”而集“赞”的营销会有效果吗?有商家表示,他其实就是把广告费放到了微信礼品上,虽然知道有专门的活动专业户在赢奖品,但传播的信息得到了曝光,对外营造出热闹的氛围,从而吸引新用户,因此他愿意买单。

  戚小磊说:“我们原来也做过这类活动,但发现最终的用户转化(活动用户变客户的概率)很差,集"赞"的人就是冲着礼品来的。如果真的要做,还是应该过滤一下人群,根据活动目的,要求参与人群做出有针对性的动作,比如原创几句跟产品相吻合的话,当把这些带有情感的话语汇聚起来的时候,影响力就出来了。”

但这又有了新问题,要求用户在朋友圈转发活动微信,发布原创内容,还要求“赞”,不能保证大家有这样的耐心。

点赞最早起源于“Facebook”,本是一种健康的社交行为,腾讯公司对微信朋友圈营销一直管制严格,但现在泛滥的“点赞”游戏似乎在打擦边球。

“虚假繁荣” 成新媒体营销潜规则?

杭州阿牛网络CEO薛腾蛟说,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只能看到转发量,看不见具体的转发用户,因此转发活动无法有效衡量营销效果,而“点赞”就不一样了,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哪些人在参加。这也是商家热衷于这个活动的一个原因。但“点赞”其实很伤朋友关系,薛腾蛟就因此拉黑过几位朋友。

从论坛灌水到微博僵尸粉,再到现在的微信“点赞”,追求“虚假繁荣”成了新媒体营销的一种潜规则。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创业初期经历过雇“水军”来充实门面的阶段,像现在的一些自媒体联盟就是用“水军”概念在为企业做营销案子。

在这种默认的利益关系下,会有不诚信的商家破坏游戏规则吗?薛腾蛟说,有商家搞微信点“赞”活动,表示奖励前三名每人一辆车,但最后其实就是个噱头,他根本就没有兑现奖品。用户无法看到具体的数字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导致用户受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公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网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 举报| 分享
本文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