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朋友在我分享的一篇写公关的文章底下评论说:“不知道是不是社会风气的问题,一个女人大大方方地说自己是公关,在相当多的人那里收获的一种异样的眼光。所以,更多的人说自己是策划之类……”而我想着,我们是在做公关啊,有什么藏着掖着不好说呢?想歪了的,大概也只能承认自己见识还不够吧?
无独有偶,前不久看到一个做公关的朋友在一篇文章里写了一段话,也让我感触和共鸣。“公关的贬义,不仅来自外界的‘黑公关’、‘不良公关’的指责,更有发自肺腑的自黑,在这个满目美女的行业里,想必每个公关妹子介绍自己工作的时候,都有点羞答答得这样说——我是做广告的、我是做运营的、我是做传播的…如果女公关从业者大声的说,‘我是做公关的’,想必也会迎来一样的眼光。”或许,这大概是很多女生想来从事这个行业工作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想起自己刚读大学的时候,虽然我知道中国当时已有有十几所高校开设了“公共关系”专业,也是一个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行业,但因各种原因,我其实对公关也没什么好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抵触“公关”行业的。同时,也因当时实务资料和知识的欠缺,行业内信息传播和渠道的有限,即使我在课堂上学习了《公共关系学》的课——用的还是复旦的教材,我承认当时对这两个字也有很大的认知偏见。而我自己当时也没有想到,自己竟会在毕业一年后很快从网络编辑的身份转换到这个行业,也很快适应了公关的工作与生活,并也期望以此作为自己长期的职业和角色。
在很多年的时光里,我对“公关”最有印象的一次,倒是一部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全民超人汉考克》电影。在那部电影里,也是我第一次在大屏幕前,热血沸腾地感受“公关的力量”。那种力量和那部电影的观感体验联系在一起,成为了至今仍能促进我前进的内在力与不可动摇的决心。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大众娱乐才是最好的公关方式。
其实,我们一直都身处在一个无时无刻有着“公关”的传播环境和社会系统之中。公关,在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处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也在其他的知识体系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是它会以另外的一种形式和解释存在,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了。当我们的传播存在,当我们的个体需要和外界建立起联系和沟通,当我们的组织寻求“内和谐,外发展”时,公关,就不得不以这样的角色来登上人类社会进步的舞台。当公关正式成为一种职业、一个学科而存在的时候,则是宣告它开始在新的知识体系和人类认知中,被更好地科学利用了。
有意思的是,“公关”在公众的印象当中,还抹不去昔日因一部电视剧而带来的“公关小姐”形象,而越在小地方,这种情况似乎也越严重。嘿,是PR啊,Public Relations!——此“公关”非彼“公关”啊!
而就连最近热播剧《虎妈猫爸》里,那个讨人厌的90后黄俐,各种工于心计、两面三刀地成功上位,也还和企业“公关部”联系到了一起。而潜台词也是怪怪的——一个公司其他部分完成不了任务而公关却能完成的部门,难免在观众心里留下一个公关就是要长得好看,不干实事只会阿谀奉承与邀功,还要陪酒陪客户的印象。于是,每次看到电视剧里黄俐出现,也是好生厌恶。
如今,“公共关系”作为正式的职业与学科,从美国诞生也已近100年了,而在中国也生根发展了30多年。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会谈论真正的“公关”(公共关系),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这个公关行业,奋斗在公关的第一线,更多在这个行业做了20多年的公关前辈、行业大牛,一直为这个行业坚持和努力着,并散播着公关的智慧与经验……是PR啊,这本该是正能量的职业选择与发光的事业啊!
而我,虽然在这些年里也写了一些有关“公关”的感触和心得,也期望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让更多的期待踏进这个行业的学生们对“公关”到底做什么有那么点了解。但终究,对这个行业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在心里也总是希望有更多的行业前辈,可以为我们本身传播更多的东西。可惜,似乎这些年来我们都更忙碌于手中更需我们去做的公关实务,也暂无心力来做我们行业本身的公关……我想,或许换一个角度理解,其实是我们早已无屑于做我们自己的公关——我们只需要让懂我们、爱我们的人理解和支持即可。所以,我的文字也只写给懂我们的人看。
写到这里,我必须说,其实我早已偏向于第二种想法和选择。因为,这样更简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公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网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