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有很多种分类模式,比如如果按照纵向分类。它可以有企业类,团体类,个人类;按照横向分类模式,它可能有广告类,时尚类,体育类、兴趣爱好类等。
然而我们今天来讨论的,既不是横向分类,也不是纵向分类,而是粉丝的心理感知分类,我称之为“基因”。
美国管理大师Noel Tichy,曾经提出过“企业基因”的说辞,把企业比喻为一种活的非自然生物体,与生物一样有自己的遗传基因。正是这个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稳定形态和发展,乃至变异的种种特征。根据企业DNA的不同特征,加里·尼尔逊等人把企业DNA分成了7类:韧力调节型企业、随机应变型企业、军队型企业、消极进取型企业、时停时进型企业、过度膨胀型企业、过度管理型企业。
前3类企业被认为是健康的企业DNA,后四种被视为不健康的企业DNA。
那么何为公众号基因?与上面原理类似,简单点说就是公众号的定位。我们分为以下几种:自嗨、吐槽、娱乐、总结、观点。(为了照顾处女座的心情,我确实是按照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
由于个人行业原因,我接触的都是广告人的公众号。好吧,就以广告人公众号为例,其他领域请自行参考。
——自嗨类——
自嗨类公众号,其实就是换了一种方式的“日记”。写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作者的生活轨迹,一般都喜欢叫“XX说”“XX谈xx”、“XX的广告生涯”等,着重点在于关心自己的生活,至于粉丝喜不喜欢,“喜欢就看,不喜欢就滚”。此类公众号,就像是一个人的自我表演秀,如果能表演成罗振宇那样,那本女神算你有本事。如果不能,就只能默默练就厚脸皮大法了。
然而,自嗨类公众号,对于自己来说还是很开心的,所以叫自嗨嘛,可以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完全靠个人的自觉力,至于粉丝,那就看你面子有多大喽。
——吐槽类——
吐槽,其实也是个技术活。此类也是由个人生活演变而来,然而不同的是,吐槽类吐得是整个群体的槽,自嗨类吐得是自己的槽,比如广告圈的此类公众号,主要以表现广告人的苦与乐为主。譬如“广告狗的夜生活”、“广告狗的被虐史”等等此类。
由于此类公众号的基因,实际上是定位于一个群体,在粉丝看来就没有那么“自私”,可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及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有力武器。因此会有一***“身在苦中”的同类,默默关注,并且因为不怎么费脑,所以打开率还是蛮高,不管是睡前点一下,还是如厕点一下,都是不错的选择呢。
——娱乐类——
既然排在第三,肯定比吐槽更难一点,其实吐槽也算娱乐的一点啊。难在哪里呢?吐槽是在取悦自己的时候取悦别人,娱乐是在取悦别人的同时取悦自己,取悦自己的时候,你还是开心的,写的开心,玩的开心,看得开心,取悦别人的时候,有可能就要死磕自己了。会想如何让别人开心,当你冥思苦想什么事能让别人开心的时候,自己就不那么开心了,就像当你把最爱的歌曲做成闹铃,你就不喜欢它了一样,谁又会喜欢一个“任务”呢?
娱乐类公众号,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深夜发媸”了,幸好“深夜发媸”是一个团队在做,如果是徐老师一个人,那要累瘫了,主要是心累,不过开心的是,你取悦粉丝,粉丝会蹭蹭蹭的往上涨哦,因为娱乐无上限嘛。
——总结类——
这类公众号,有种下笨功夫的可爱味道,“下笨功夫”是因为,你需要四处搜刮大量的信息,去组成一篇文。“可爱”是因为,互联网碎片化阅读时代,大家都很懒,懒得去自己搜各种案例,所以你帮忙做了,就很可爱啊!
这类公众号的关注会很稳定,因为无害嘛,关注下就能省下自己去找热点的力气了,然而这类公众号的粉丝会有一个瓶颈期,就是到达一定量之后就很难往上升,主要因为,没什么惊喜,它们就是“信息的搬运工”,只有本行业的人才会关注,而本行业的人是有限的。
而当你的粉丝到了瓶颈期,自己也会写的没有动力了吧!
——观点类——
这是最难的一类,因为无时无刻都在烧脑,比如“李叫兽”,需要大量的案例作为支撑,而仅仅是案例还不够,还需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案例吃透,,并且把这些案例的内核联系找出来,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很难做好,稍微轻松一点的方式,就是请大家一起来烧脑了,比如组建一个“烧脑小组”。
此类公众号关注的人多为两种:一种是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人,一种是为了装逼。
你想问,难道这一种就没有粉丝瓶颈期?几乎没有,因为商业的内核是相通的,但凡涉及到内核的东西,都是可以跨界参考的,比如我国祖代著名的孙子的著名的《孙子兵法》,作战可以用,政界可以用,商界也可以用,牛逼的大佬可以看,街口喝茶的大爷也可以看嘛……
毕竟可以装逼的事,谁会忍心拒绝呢?
(最后一句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一个公众号的基因,不仅关系着粉丝群的数量和质量,更加影响着公众号运营者的热度。另外,公众号火了之后,能不能转化成有效的商业价值,这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