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过去的一个季度里,在美国没有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选择上市。
最近,硅谷银行调研了 140 家中国创业公司,其中 62% 都有首次公开募股( IPO) 计划。而在美国和英国,却只有 17% 的创业公司有类似的想法。
此外来自市场调研机构 Dealogic 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 年第一个季度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数量为零。
过去 10 年互联网创业公司 IPO 的数量变化 数据来自:Dealogic 图片来自 QZ
追求去证券交易所敲钟仪式感的热潮不是忽然消失的。过去一年里,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公司里,排名前几名那几家的上市消息迟迟未能验证,比如 Uber、小米、Airbnb。其中,Uber CEO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甚至明确表示过,IPO 来得越晚越好。
这不是没有先例。和卡兰尼克类似,2010 年公司估值超过 150 亿美元时, 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的数次重要采访中都被问到什么时候 IPO。他的回答都是,还没有这个计划。
今天,Uber 的估值甚至超过了 80%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市值。
上市的意义很明确,投资人、公司创始团队和员工手里的股票、期权都能兑现。
但高估值公司推迟上市的理由也好理解,比如 Uber 还需要靠烧钱解决中国、印度等市场的竞争。如果不上市,Uber CEO 卡兰尼克就对 Uber 有着绝对控制权,不用考虑股东的脸色,向他们交代所有资金走向。Uber Everything 这样的实验部门也许能找到更多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有利于公司迅速地市场扩张和开展新业务。
首次公开募股还意味着公司日后市值要承担被证券市场看衰的风险。像 GoPro 上市后,公司市值掉了接近 80% 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不过拖着不上市也直接影响了员工手里期权的变现。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投资人担心它会带来负面影响。
题图来自 Flickr@Sam valadi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