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火了。即使在大酒企眼里,8000亿的市场中获取5000万的销量,这款玩互联网、玩生活态度的年轻小酒,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目前,白酒的目标市场年龄基本在30岁以上,大多数酒企挣着60、70后的钱,等着80、90后变老并且鼓钱包。
因为大家都知道的某种原因,白酒市场瞬间萧条。不然,白酒行业肯定还沿着原有的轨迹躺在摇椅上悠悠地晒着太阳、轻快地数着钱。消费群体年龄层并不是大酒企关心的问题,只是现在一道雷劈来,大酒企们就被亮瞎了。结束被包养的舒服日子,酒企行业问题百出,慌张无神、难寻出路。调整价格体系、凑凑电商的热闹,年轻小酒不过是其中的一招而已。
江小白因此走红。不是红在销量,而是新鲜玩法。他们试着去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互联网,年轻态,简单,青春,无论哪个词都直冲年轻娃的心窝。
似乎年轻人都有一款“小白”酒。大概10年前,对于现在刚够喝上父辈喝的酒的一群人,也有一款小酒叫“小白”,在云南当地市场流行过。小包装,平民价位,专门为年轻人提供。广告打得与众不同,以“亲爱的小白我爱你”为宣传语。可以想象彩云之南的山水民俗里,打出这款广告对于年轻人来说多有诱惑力。
不过,这款小酒毫无悬念地被市场大潮冲走了。在过去十年的市场里,白酒消费市场一直被包养,“小白”这种酒,上不得高端宴请的台面,自然没有生路。
是年轻人放弃白酒,还是白酒抛弃了年轻人?
此前,有人在年轻群体中进行过酒类消费习惯的调查,结果95%的年轻人在购买时不会选择白酒。口味太冲、场合严肃以及度数高是他们排斥白酒的主要原因。
而传统白酒厂商(特别是中高端酒)也没有将年轻人看在眼里。他们将目标客户定位在35岁及以上的人群,以历史、文化作为卖点,强调高端品位。铺天盖地的广告打着这样的旗号,支付高额的广告费换取在同行里看得过去的千人成本。对于这些广告,60、70后或许会有同感;但80、90后从小被这些广告插播电视剧,反感与免疫力共同成长。千篇一律的广告,一言以蔽之——土,土到掉渣。
因此,可以说80、90后的市场,是被白酒厂商自己抛弃的。这个年龄段尚无消费白酒的购买力,只要中国宴请等正式场合喝白酒的习惯不改变,年轻人自然会继承他们父辈的消费习惯。坦白地说,大部分酒企对这些未来市场很有信心——只要等他们长大变老就好了。
不变产品,就会变成老产品。不是反腐改变了白酒行业发展的局面,而是过去十年白酒市场太逆天。
2013年,11种受商务部监测的高端白酒销量下降7.6%,14家酒企市值蒸发2490亿元,相反,小酒市场却获得了持续的发展。江小白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当开始有酒企需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时,老牌酒企继续端着身段等待年轻人自然过渡成消费市场,已经不再顺理成章。且不说80、90后到底有多个性,消费者永远不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况且品牌偏爱的形成也需要时间。年轻的品牌崛起,啤酒、红酒、洋酒开始侵蚀个人消费与宴请消费市场,已经失去过去十年发展利基的传统白酒,会不会在10年后变成老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红酒还是洋酒,都具有丰富的历史,但并没有像白酒一样抱着历史当饭吃。北京虎跃营销策划有限公司CEO韩虎先生认为,无论白酒、红酒还是啤酒,从需求角度来看,本质其实相同,是失败者的麻醉剂,社交人群中的***、润滑剂。无论年轻与否,都有相应需求。江小白开阔的空白市场,就在于此。
互联网、白酒联姻,日子还需慢慢磨合。
“每个吃货,都有一个勤奋的胃和一张劳模的嘴”,“吃着火锅唱着歌,喝着小白划着拳,我是文艺小青年”,江小白的品牌传播完全是依靠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初始原因比较简单:没钱。
不过,江小白的目标群体在20岁—25岁之间,互联网刚好是这部分年轻人最重要的生活习惯。个性化的传播卖点,加上符合年轻人胃口的传播方式,使江小白成为了年轻人中的话题,知名度由此建立。据悉,江小白去年实现收支平衡,代理费为100万。而今年,已经升至300万。这款差异化定位的小酒,也许能够给市场一些惊喜。
但不可否认,目前人们对于这款小酒的态度,还以新鲜为主。是以很多老牌酒企并没有把江小白当回事儿。江小白能否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要看产品质量能否持续改进维持。对于羽翼未满的小酒企,任何一个小小的丑闻,轻易就能将之摧毁。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十年前的小白酒生不逢时,但愿今天的“江小白”能够年轻到底。只有等到年轻人有了自己乐意追逐的品牌,传统白酒才能明白顾客其实是上帝的真理。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