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的作者。在《失控》这本书里,他比大多数人先看到了新生物文明、去中心化、群聚网络、身体机器、生态系统、人工进化、开放宇宙等等。
凯文.凯利是一位超级观察家,在2014第一届中国社群领袖峰会上发表:“未来趋势是去中心化,分享更是趋势”的预言。对于此观点,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安爷总结一下,大致分三类:“盲目崇拜型、表面附合型,唱反调炒作型”。
其中有一位美丽的研究生导师的观点就很犀利,但很片面。安爷不点名,只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点看法,献给「能独立思考的你」。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2014年,大家都对“互联网思维是去中心化”展开了热烈讨论,“去中心化”受到了很多“非巨头、非土豪”的人们的崇拜,导致很多土豪与权威人士,难以适应新型的规则,带来难以想象的不适应。
这一年,你会发现,以前由权威的新闻主编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普通青年也可以干了,甚至产生的影响力与价值力远远超过权威的新闻主编。前沿的科技技术、流性的社会媒体、新型的思维模式、都正在参与到去中心化的大浪潮中去。人人媒体的时代,就是人人剑指过去的权威媒体,此形态的去中心化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从时间到空间的新脱变,形成了自媒体与他媒体的生态平衡。
安爷的观点是:去中心化,并不是彻底消灭中心化,去中心化是相对论,去中心化是建立新规则、实现新生态、重建新中心、再到去中心化的一个过程。
首先,“中心”的含义是相对的,其所指的并非是狭义的寡头,而是在某个群体内具有话语权的一个集合,它可能是一个网站、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人。在谈论媒体去中心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功能决定结构,媒体的形式和数量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它的扩散功能和辐射结构式不会变的,反之就不可能称之为媒体。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公众号,当你一个粉丝都没有的时候,就无法被称为自媒体,只有在一群人(比如1000人)中具有话语权和引导性,它才具备媒体的功能。
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绝对的去中心化是不存在的,只可能是重建形态和规则的过程。
凯文.凯利说:“所有改变都是根据变化来改变规则,我们来应对变化来改变规则,随着改变而改变,你可以和自己纳入到改变的当中,这就是力量的循环。”
安爷,为什么说去中心化是齐物论,因为当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一个中心被去中心化后,产生的必定是另一个中心,此时的去中心化的形态是:过去的中心与现在的中心的辩证关系,庄子在齐物论说道:“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安爷认为:“在去中心化中,我们只是存在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过程之中,去中心化是因,也是果,是辩证的,不是绝对的”。
互联网推动了去中心化的加速,并形成了目前去中心化的新商业文明。从去中心化的产品、社交、支付、电商、物流仓储、信息化服务、大数据、搜索技术,包容机制、生命体等等都已经迎来了“去中心化的大时代”。
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在经历去中心化洗礼,迎来全新的商业文明,在新规则、新生态、新中心即将来临的今天,你准备好了吗?你看见了,去中心化,构建的微笑曲线吗?
我只分享给能独立思考的你!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